2025年3月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表了有关特斯拉未来利润增长的言论。原帖子列出了分析师预计的未来5年利润增长率,其中特斯拉约为258%。马斯克转发并评论道:“这需要出色的执行,但我认为特斯拉在五年内实现1000%的收益是有可能的。” 。马斯克预测特斯拉未来五年的利润可能增长10倍,远高于华尔街预期。
马斯克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分析人士据此推算,如果利润真的增长10倍,特斯拉股价未来可能相应大幅上涨。那么,至于这事靠不靠谱,可以看一看特斯拉过去5年和10年的股票增长情况。为验证特斯拉股价的长期增长,我们查询了可靠的历史股价数据,比较了大约5年前和10年前的价格与当前股价,并计算增长倍数:
- 过去5年(约2020年初至2025年初):2020年3月2日特斯拉收盘价约为$49.57(经过拆股调整的价格)。截至2025年3月4日,特斯拉股价收于约$272.04。这意味着在5年时间里股价增长了大约5.5倍(272.04/49.57 ≈ 5.49)。
- 过去10年(约2015年初至2025年初):2015年3月初特斯拉股价仅约为$13~14美元左右(拆股调整后价格,2015年3月4日收盘价约$13.50。与2025年3月初的股价$272左右相比,10年间股价增长了约20倍(272/13.5 ≈ 20.1)。这一惊人的涨幅反映了特斯拉在过去十年中市值和业务的飞速扩张。
从特斯拉过往10年的股票上涨趋势来看,马斯克预测特斯拉未来五年的利润可能增长10倍,可靠性还是比较高。尽管投资美股有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投资1万美元在特斯拉股票,5年之后,获得10万美元的增长。有句老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当然,你会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股票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这和马斯克的美国“纪委书记”的新角色有很大关系。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效率部对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进行大规模审计,裁减联邦机构,大幅裁员,为美国政府执政进行瘦身。显然,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这些做法必然会给马斯克的商业带来了负面冲击。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种下跌并不是坏事,尤其是对新入场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特斯拉股票,未来上涨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换句话说,现在是个投资美股,买入特斯拉股票的难得的好时机。
当然,今天,我们并不是来讨论买特斯拉股票的。而是想聊聊在不同税务身份下投资美股的税务问题。我们的读者中,大部分是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大陆的人群,税务身份的不同,在投资美股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个话题乍一听可能有点枯燥,但我保证这话题跟赚钱息息相关,而且非常有意思😁。
先从这个新闻说起:特斯拉CEO马斯克说特斯拉未来5年增长10倍的利润。想象一下,如果公司利润疯涨,股价会怎么走?显然,大概率也是10倍,甚至更高的增长。难怪全球投资者都对美股(尤其是像特斯拉这样的股票)充满兴趣。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美股市场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特斯拉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美股中像苹果、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股票,这十年也都给长期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因此,对于想追求高成长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投资美股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但是,赚到手的钱最终能留下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因素。不同国家/地区的税务居民身份,会直接影响你投资美股时需要缴纳的税款多少。比如,同样是买特斯拉股票拿股息,美国人、中国人和加拿大人可能面对完全不同的税率和税务规则。
税务处理不当,辛苦赚来的投资收益可能大出血;但如果合理税务筹划,能合法地省下一大笔钱。这就是为什么税务筹划很重要。
接下来,我会以美国税务居民、中国税务居民、加拿大税务居民这三种身份为例,深入分析各自投资美股时涉及的税务成本,看看谁交税最狠,谁最省钱,又各有哪些优劣。
美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的税务情况
首先是美国税务居民。
如果你是美国税务居民,你就得按照美国的税法把全球收入都报给美国税局,美股投资收益当然首当其冲。那谁算美国税务居民呢?主要有两种情况:
- 持有美国绿卡:拿到美国绿卡的人,无论实际居住在哪,法律上都是美国税务居民。哪怕你全年在国外,只要绿卡在有效期,美国税务大哥都认定你是“自己人”,全球收入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 实质居住测试(Substantial Presence Test):即使没绿卡,如果你在美国住得够久也会被当作税务居民。一般算法是当年在美国待满183天,或者最近3年按公式折算超过183天,就踩线了。打个比方,留学生小张2025年在美国待了120天,2024年待了180天(按1/3计算是60天),2023年待了360天(按1/6算60天),加起来120+60+60=240天,已经超过183天,所以2025年也算税务居民。这规则听着拗口,但意思就是:在美国常住的人,哪怕没有绿卡,也跑不掉,美国要按税务居民收你税。
明白身份认定后,我们看看作为美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会涉及哪些主要税种,以及税率如何:
股息税(Dividend Tax):如果你买美股拿到了现金股息,美国会对股息征税。这里分两种情况:
- 合格股息(Qualified Dividends):美国对符合条件的股息给予较低的税率优惠。绝大多数美国上市公司派发的股息都算合格股息(只要持股超过一定天数,一般超过60天)。合格股息的税率跟长期资本利得是一样的,按照你的收入档来:低收入人群税率0%,中等收入15%,高收入20%。举个例子,单身纳税人年收入低于约5万美元,那么他拿的合格股息可以一分钱联邦税不交!夫妻合计收入低于大概9.6万美元,也是0税。收入再高一点,大部分中产和小康家庭适用15%的税率;只有年收入非常高(单身超53.3万美元,夫妻超60万美元以上)才进入20%税率区。所以,美国税务居民拿美股股息,其实大部分人税率挺划算的,大概十五个点左右封顶,高收入才20%。这还不考虑有些人用退休账户投资,那股息完全免税(这个后面聊建议时再说)。
- 非合格股息(Ordinary Dividends):少数情况下一些股息不符合“合格”标准,比如某些REITs(房地产信托)的分红、或者你持有时间太短拿到的股息。这类股息就倒霉了,要按普通收入算税率,也就是跟你工资薪水一个待遇,税率按累进可高达37%(2025年的最高联邦边际税率。简单理解:合格股息享优惠,非合格股息税惨兮兮。好在大部分常见公司股息都是合格的,咱们就记住正常情况下股息税率=长期资本利得税率就行。
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这是你卖股票赚的价差收益要缴的税。美国区分长期和短期两种:
- 长期资本利得(Long-Term Capital Gain):指持有股票超过一年后卖出的收益。长期部分税率跟前面说的合格股息一样,也是0%/15%/20%三档,根据你收入决。这对长期投资者是大利好,税率相对低,而且如果你收入不高甚至可以免税。比如有的人退休后收入低,每年卖点长期持有的股票,可能一分钱资本利得税都不用交,合法爽歪歪。
- 短期资本利得(Short-Term Capital Gain):持股一年以内就卖掉赚的钱。这部分没优惠,直接当作普通收入算税,也就是按你的常规税率走(10%一直到37%七档,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所以美国税务居民炒股短线频繁交易的话,税负就比较重,高收入人群短线盈利交税能到三成多,将近四成。如果是长期持有一年以上再卖,税率就一下降下来,大多数情况下15%封顶,非常划算。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税率都是联邦税。如果你住的州还有州所得税,那股息和资本利得在州里可能也要课税(有些州比如加州,对资本利得按普通所得税率最高可达13%,而有的州比如德州、佛罗里达压根儿没有州所得税)。鉴于我们主要讨论联邦层面,这里州税就不展开了,但大家心里要有数:美国不同州,税负会有额外差异。
其他相关税(如净投资收益税NIIT):美国还有一个专门针对高收入者投资净收入征的税,叫净投资收益税(NIIT)。
如果你是单身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夫妻超过25万),那你的投资收入(包括股息、资本利得、利息等)还要额外再征收3.8%的NIIT税。这个是联邦医疗保障的一部分(奥巴马医改里出的)。所以对于非常成功的投资者来说,长期资本利得和合格股息最高实际税率并非20%,而是23.8%(20%+3.8%) 。
短期资本利得如果也高收入,本来按37%算,再加NIIT 3.8%,等于**40.8%**联邦税率。听起来很吓人对吧?不过达到这个级别说明你已经赚翻了,也是“有钱人多交点税”的设计思路。一般中产投资者年收入不到20万是不用理会这3.8%的。
了解了主要税种和税率,咱们再说说美国税务居民的税务申报要求和合规成本。
简单来说,美国是全球征税,只要你是税务居民,每年都必须向IRS报税,把你全球范围内的收入都老实申报。对于投资美股:
报税流程:券商每年会给你发1099-DIV(股息)和1099-B(股票卖出盈亏)表格,你根据这些填写报税表(Form 1040里的附表D等)。如果一年中交易很多,可能表格会很长,不过美国券商通常会汇总好,总体还是比较省心。你要做的就是如实申报所得、计算税款,然后在次年4月15日(通常)前报税并缴清。对于熟悉流程的人,网报或请税务师帮忙都行。
合规成本:相较其他国家,美国税务居民其实合规成本不算高,因为大家都习惯每年报税,这就是生活一部分。你可能需要花钱买报税软件或者请会计师,但处理投资收入只是报税的一部分。如果投资金额巨大、交易频繁,你或许还需要做季度预缴税(Estimated Tax)以避免年底补缴太多被罚利息。此外,如果涉及海外账户,还要申报海外金融账户报告FBAR(比如美国税务居民在国外券商买美股,那账户要向财政部申报)。不过大多数美国投资者用本土券商买卖美股,非常方便透明,合规成本主要就是报税的时间或手续费而已。
法律合规:美国税法相当严格,偷漏税风险大。优点是只要如实申报,拿到了优惠税率就是合法的,不像有的国家政策模糊。美国税务居民享受低税率的前提是长期持有/合格股息等符合法规,所以在投资策略上可能会倾向于长期持有优秀股票,以获得税收优势。
美国税务居民身份投资美股的优势和劣势如何?
优势方面,税率相对友好(长期资本利得和合格股息税率中等偏低,普通收入人群15%,低收入者甚至为0),并且税法稳定明确,你可以提前规划买卖时点来合法降低税负。例如长期持有超过一年再卖,就能省下一大笔税。美国还有各种税收优惠账户(如401k、IRA),合理利用也能减少投资收益的税负。
劣势方面,则在于无论盈亏都必须报税,税务合规是硬性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IRS的审计或罚款。另外,对于频繁短线交易者来说,美国身份并不划算——短期盈利用高税率计税,会显著吞噬收益。总体来说,如果你本来就是美国人或在美国生活工作,投资美股属于主场作战,规则透明但该交的一分也少不了。
推荐程度:从纯投资税负角度,给美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对于喜欢长期投资的人来说还不错,但对靠炒短线赚快钱的人来说税负偏高。
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的税务情况
接下来看看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的情况。很多国内朋友通过港美股券商买美股,比如买苹果、特斯拉,其实大多数人也就属于中国税务居民身份。这种情况下,涉及中美两边的税务规则,就比美国本土投资者要复杂一些。
首先,中国税务居民身份的定义:一般来说,中国税法认定居民分两种:
- 有住所的居民:通俗讲就是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人。中国公民大多符合这一点(比如有中国户籍、家庭经济利益中心在国内),即使你一年在国内待不到183天,只要被认定在国内有永久性住所,仍视为中国税务居民。
- 无住所但一年境内居住满183天:针对那些没有中国户籍但长期在华居留的外籍人士,或者刚移居海外还没拿到外国身份的国人。以前有个“5年规则”是说非 domiciled 的人在华连续居住超5年才全球征税,不过2019年新个税法改了,现在是6年规则(每年超183天,连续满6年)。但咱们这里主要讨论中国公民,所以简单理解:大部分中国公民如果主要生活在国内,就是中国税务居民,每年都需要就全球收入在国内申报纳税。
明白身份后,看投资美股交哪些税。作为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国股票会牵涉两国的税:美国作为股票来源地会先扣一点,然后中国作为你的居民所属地按国内税法可能还要再收一点。具体来说:
美国预提的股息税
当中国税务居民持有美股收到现金股息时,美国方面会先扣一道税,叫预提所得税(Withholding Tax)。美国对非居民外国股东的股息预扣税率默认是30%。也就是说,如果你每股分红1美元,美国税务部门会让券商直接扣掉0.3美元,上缴IRS,你实际拿到手0.7美元。乍一看30%挺高的,对吧?不过,中美之间签有税收协定,可以享受协定优惠税率。
根据《中美税收协定》,中国税务居民从美国公司拿股息,预提税率可以降到。前提是你要向券商提交W-8BEN表格,证明你是中国税收居民并符合协定条件。大部分中国投资者在开户时都会填这个表,所以实际美国扣税通常是10%而不是30%。
举个例子,你持有可口可乐股票,拿到100美元分红,美国只扣10美元,你得到90美元。如果一开始不小心按30%扣了,多扣的20美元你可以通过报税非居民退税来拿回(但过程麻烦)。记住:中国税务居民买美股拿股息,美国这边通常扣税10%就到头了。
资本利得税
这个其实很关键——美国对非居民在美股股票上获得的资本利得(股价买卖差价收益)通常是不征税的!
是的,你没看错:作为中国税务居民,花100美元买特斯拉股票,后来涨到200美元卖掉,赚了100美元,美国税务局不会征资本利得税。美国税法对非居民的证券买卖收益一般免税。
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来说,美国不管外国人炒美股赚了多少钱,都不收资本利得税。这一点跟美国税务居民区别很大——美国人要缴最高23.8%的长期资本利得税,而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卖股票收益联邦税为0!因此,你在美国卖股票赚的部分,全额都进自己腰包(当然,中国税还没算,稍后说)。
总结:作为中国税务居民,你在美股赚价差收益,美国不征税,拿股息美国扣10%。
听起来爽吧?但别高兴太早,接下来轮到中国税务局登场了。中国税务居民是全球征税原则,海外投资所得理论上也要向中国申报缴税。
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财产转让所得(这包括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也适用20%的比例税率。也就是说,按照中国税法,境外股票分红和卖股票赚钱,都应当按20%缴纳个税(没有像美国那样长期/短期、合格/不合格的区别,统统20%一刀流)。不过这里头有不少细节和现实情况需要讨论:
股息部分
假设你拿了美国公司100美元股息,美国已经按10%预提了10美元税。按照中美税收协定,这10美元美国扣的税在中国是可以抵免的(避免双重征税)。中国这边股息所得税率20%,对应100美元就是应缴20美元,但已经在美国交了10美元,所以你还需要向中国税务缴纳剩下的10美元差额税款。
如果美国扣了30%(30美元),那就超出了中国20%的税额,中国反而不会再收税,而且多扣的那10美元你还真没法从中国拿回,只能去找美国退。所以正确操作是利用协定减到10%,然后在国内补交10%,两边加起来正好20%。
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知道要向中国申报海外股息,更别说去补那剩下的税了。所以相当多中国投资者拿美股股息,其实只交了美国扣的10%,并没有在国内再申报。
严格来说这属于漏报漏缴税款,但过去监管相对宽松,个人境外零散股息中国税务机关往往也无从得知。如果金额不大,一般也就…你懂的😅(不是鼓励不报,只是描述现实)。
资本利得部分
按照中国个税法,这属于“财产转让所得”,税率20%。但这里有个特殊情况:中国对境内上市股票的个人转让所得暂时是免税的(为了鼓励股市投资,多年来对A股交易个人不征资本利得税)。然而,这个免税优惠不适用于境外股票。
所以理论上,你卖美股赚的100美元,需要向中国税务申报并缴纳20美元税。可实际上,多数中国投资者几乎从未申报过自己炒美股赚了多少钱,也从未就此缴税。
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一来以前税务机关对个人境外投资收益征管并不严格,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二来哪怕想申报,操作上也比较麻烦,得自行去税局或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填报,过程中还涉及外汇、资金出入境的监管;三来不少人觉得境外投资很私密,中国税务机关未必能掌握数据。
现实监管变化
近年来,中国税务机关开始加强对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收入的监管。自2018年起,中国参与了CRS(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机制),可以从许多国家拿到中国税务居民的海外金融账户信息(余额、收入等)。
有媒体报道,近来国内已经开始对部分超级富豪的海外投资收益征税,税率20%,并追缴以往。虽然目前主要是针对富豪阶层(据传被关注的都是拥有千万美金以上 ),但这反映出一个趋势:中国税务部门日益重视个人海外投资所得征管,未来普通投资者也可能被要求申报纳税。
尤其是在各国税务情报透明度提高的背景下,过去那种“装不知道”可能行不通。如果你通过香港券商买美股,账户信息已在CRS交换范围,中国税务机关很可能已经掌握。虽然美国本身没有加入CRS(美国有自己的FATCA,用于获取海外美国人账户信息,但不怎么自动交换非美国人数据)。
申报难度
假如你想做一个合规好公民,自愿去申报你炒美股赚的钱,该怎么操作呢?目前中国个人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主要管工资、劳务等,利息股息红利和财产转让所得并不并入综合所得,需要单独申报缴税。
一般来说,你需要在取得境外所得的次年3月1日-6月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现在个人所得税APP也可以申报境外所得了(填报相应所得项目、所得额、已纳税额等)。
申报时可以申请税收抵免:比如你卖美股赚了100美元,美国没收税,中国本应收20美元;如果你之前在美国被收了税,这里就抵免掉相应部分。现实中,由于美国不收资本利得税,这部分在中国就是全额20%。
申报后,你需要通过指定银行把税款以人民币缴纳给税务局。听起来步骤不少,对一般小散来说确实有点折腾。所以不少人索性选择不管。但金额大的还是建议合规申报,否则一旦被秋后算账就麻烦了。
CRS和资金安全
再补充一点现实考虑,很多中国投资者觉得,只要不把钱转回国内,在海外账户上运作,中国税务可能就鞭长莫及。这在过去或许部分正确,但在CRS框架下,除美国外的大多数国家都会报告账户信息给中国。如果你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券商投资美股,那么账户信息每年都会报送。
即便通过美国券商,短期内数据可能没直连上报中国,但你的资金进出美国也会留下记录,而且如果将来你把盈利汇回国内,银行依据外汇管理规定也可能要求你说明来源并提供纳税证明。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在税务上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客观上,过去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经常享受到某种“低税红利”。由于美国不收资本利得税,而中国长期以来对个人海外投资所得征税不严,多数人实际上只交了股息10%的美国预提税,资本利得基本零纳税。
哪怕严格按规缴税,总体税率也不算高:股息实际总税负约20%(先10%美国、再10%中国),资本利得20%。这个20%是什么水平呢?对于高收入投资者来说,这比美国(最高23.8%+州税)要低,比加拿大(最高约25%有效税率)也略低。甚至可以说,中国税务居民合法合规缴税后,税负在这三者里属于中等略低的。更不要说很多人实际少报甚至不报,税负更是极低。
从投资收益保留比例来看,中国身份投资美股如果“不主动申报”,那税后收益最大;即便申报,全额税率20%也算比较温和的。另一个优势是没有资本利得长期/短期的繁琐区分——反正都20%,你想短炒还是长拿纯粹看投资判断,不用为了税考虑持股期(国内A股长期免税那是另一回事,与美股无关)。
此外,中国目前没有针对个人投资的额外税,比如美国的NIIT,加拿大的高额分红税等等,体系相对简单。
劣势
主要在合规和不确定性方面。首先,国内税务合规意识相对薄弱,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了解申报义务,造成隐患。如果将来税务部门清查补税,之前省下的税可能还要吐出来,外加滞纳金和罚款,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政策不确定性:也许哪天中国会开始严格征收个人海外资本利得税,那时再考虑税务成本,可能早已进套。还有一点,从资金流动角度,中国对外汇和资本项目管理比较严格,大额资金进出需要申报审批,这也算一种“隐性成本”或者门槛。
相比之下,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把钱在国际间转来转去要自由得多。最后,如果真按照规矩缴税,中国税务居民并没有享受到美国居民那种长期资本利得优惠(无0%/15%的低档,20%是固定的),对中低收入的小投资者来说不太友好——一个年收入很低的人在美国可以卖股票完全免税,在中国仍需交20%。
推荐程度
如果只看税负高低,过去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几乎是“薅羊毛”级别的优惠(低税),属于😀强力推荐(从投资回报角度,税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但考虑到合规风险和未来趋势,不能把不缴税当长久之计。
对高净值大额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税率低于美加),但一般小散如果本身收入低,其实美国身份可能更省税。
加拿大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的税务情况
最后,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的情况。加拿大在华人圈中是热门移民目的地,不少朋友拿了枫叶卡或国籍,还继续投资美股。所以了解加拿大税务下投资美国股票的税负也很重要。我直言不讳地说,加拿大对全球收入征税也挺狠的,在我们对比的仨身份里,很多情况下加拿大身份的税负是最高的😭。具体咱们展开说。
加拿大税务居民的定义
判定标准跟美国中国都有些不一样。加拿大采取居所为基础,看你是否在加拿大“事实居住”。通常,如果你在加拿大有主要住宅、配偶子女在加拿大、以及经常性地居住在加拿大,就会被视为税务居民。没有硬性的天数标准(183天只是判定非居民的一条辅助线)。
简单来说,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PR)并在当地定居的人,一般都会成为税务居民。另外即使没有PR,只要在加拿大连续居住超过183天,也会被当作税务居民征税。反之,拿了PR但长期不在加拿大住,也可能被视为非税务居民。这比较复杂,这里假设我们的主角小李已经是加拿大税务居民,每年都在加拿大报税。那么他投资美股时会碰到哪些税?
和中国类似,加拿大税务居民投资美股会碰到两国税务:美国会先扣一点预提税,加拿大再对剩下的或全额征他们本国的税,不过会给你抵免一部分美国已扣税,避免双重征税。具体来看:
美国预提的股息税
加拿大和美国有税收协定。根据美加税收协定,美国对加拿大税务居民派发的股息预提税率是15%(相比未协定。操作上也是通过W-8BEN表格声明身份实现。因此,小李作为加拿大税务居民,持有美股拿分红,每100美元股息美国券商会直接扣15美元给IRS,他拿到手85美元。这15%的美国预扣税之后可以作为外国税收抵免,用来冲减加拿大这边相应部分税负(下面详讲)。
需要注意,美国对加拿大的退休账户还有特别优待:如果小李把美股放在加拿大的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里,美国的股息可以免扣税(协定规定认可RRSP为养老金,可免美国预提)。但**税务自由储蓄账户(TFSA)**不在协定认可范围,所以TFSA里的美股股息还是扣15%。很多加拿大投资者因此倾向于在RRSP账户持有美股股息股,来避免这15%的损失。不过在普通投资账户里,美国一律扣15%没跑。
加拿大对股息的征税
加拿大对自己居民的全球收入都征税,包括来自美国股息。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是累进阶梯式,联邦税率从15%一直到33%,各省还有自己的省税。
以安大略省为例,最高边际税率加一起将近53%!而且不幸的是,外国股息在加拿大不享受优惠,要按全额普通收入计税。加拿大对股息有优惠机制,但只针对加拿大公司的股息,给予所谓的股息税收抵免(Dividend Tax Credit),有效降低税率。然而来自美国的股息被视为“外国非营业收入”,没有这层优惠。
简而言之,加拿大税务居民拿美股股息,需要按其边际所得税率缴税。假如小李税 bracket 比较高,联邦+省合计边际税率是45%,那么每收到100美元股息(折算加币后),理论上要交45加元的税。
听起来吓人吧?这时候,美国扣的那15美元(约合加币比如20加元)可以拿来在加拿大抵税——也就是外国税收抵免(FTC)。抵免的原则是抵掉你在加拿大就同一笔收入所需缴的税,但不能超过。所以如果小李本来这100美元股息在加拿大要交45加元税,美国已经扣了20加元,相当于加拿大承认你已经就这笔收入交了一部分税了,小李只需再补缴25加元即可。两边加起来总税负还是45加元,相当于税率45%。美国扣的只是一部分预付款,最终总税率取决于加拿大这边。
要是小李收入低,边际税率低于15%,比如应交税只有10加元,那美国扣了20加元其实已经超额,这种情况下他在加拿大就不用再交(但也拿不回多扣的美国税,多扣的部分算是美国白收了,加拿大不会倒找钱给你)。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高收入投资者的加拿大税率都会高于15%,所以通常都是美国扣15%,加拿大再补扣差额。
所以总结下来:加拿大税务居民拿美股股息,总体税负=美国15%+加拿大(边际税率-15%),高收入人群合计可接近50%,中等收入大概30%多。举个例子,小李在安省属于最高税率53%,那么100美元股息他最终要交约53美元的税,其中15美元在美国扣,剩下38美元在加拿大交,自己净得47美元,等于股息一半多被税吃掉了😭。
- 额外提示:由于加拿大本地股息有税收优惠(高额抵免),很多加拿大投资者更青睐拿加拿大公司的股息,在非注册账户里税负低很多。而外国股息基本当做“利息收入”看待,税重。所以很多税务顾问会建议:把美股这样的外国收入产物尽量放在TFSA/RRSP等免税账户,或者干脆优先投资能增长的股票而非高分红股票。
资本利得税
加拿大对资本利得(不论国内国外)采取优惠政策,那就是只计入50%。
简单说,你卖股票赚了100加元利润,只有50加元计入应税收入,再按你的个人税率算税。这等效于资本利得实际税率是你的普通所得税率的一半。
比如小李最高税率53%,那卖美股赚的钱实际税率约26.5%;如果小李税率是30%,那资本利得实际税率约15%。这里没有长期 vs 短期之分——持有1天和10年,税率都一样,就是50%纳入应税。相比美国需要持满一年才降税率、否则按全额,这点对短线交易者来说算宽松;但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加拿大没有进一步的优惠(不像美国有0%档、15%档)。不过25%左右的最高有效税率其实和美国富人23.8%差不多一个量级,差别不大。
对于中低收入者,加拿大资本利得税可能比美国的15%还要高一些(因为哪怕你税率20%,有效也要10%,而美国某些收入下是0%)。关键:美国对于外国人(包括加拿大人)卖美股也不征资本利得税(同前述中国情形)。因此小李卖美股赚的钱,在美国这头不会被扣税,全留着进加拿大的税网,由加拿大征税。
综合起来,加拿大税务居民卖美股盈利,税负就是约0~26%左右(取决于收入水平,因为50%计入后再按累进税率)。
申报与合规成本
加拿大税务居民每年也要报税申报全球收入。对于投资美股,有几点需要注意:
- 外资所得申报:加拿大税表上有专门的附表来报告资本利得,以及股息利息等收入。美股股息需要按收款当日的汇率折算成加元申报,美股的买卖盈亏需要按买入和卖出日的汇率换算成本和所得再计算加元利润。这意味着汇率波动也会影响你的应税金额(有时候汇率上涨,你可能在美元计价没赚多少,但换算成加元反而有盈利,要交税)。计算过程稍微有些繁琐,需要记录每笔交易的汇率或采用年度平均汇率。
- T1135海外资产申报表:如果你作为加拿大税务居民,持有海外金融资产总成本超过加币100,000元,就必须每年提交T1135表格申报这些海外资产的明细。这包括你在美国券商持有的股票市值、海外银行账户资金等等。对于投资美股的人来说,这表基本是必填的——随便几只美股就超过十万加币了。T1135需要提供资产种类、最大值、年末值、所得等信息,虽然不涉及额外纳税,但不报或晚报会有罚款,所以合规上要多一道手续。很多华人移民不知道这点踩雷,被罚款的新闻也有。所以在加拿大投资美股,记得报这个表。
- 税务服务成本:报税可以自己来或请会计。如果你有大量股票交易,尤其涉及多笔外币换算,自己算起来比较麻烦,很多人会请会计师。这算是额外的现金成本。另外,加拿大税制复杂,如果你还有别的海外收入(比如国内的房租等),要协调抵免,美国扣的税也要在加拿大正确抵免,这都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所以相对美国,中国而言,加拿大税务居民在税务合规上略繁琐一些。
- 法律合规:加拿大税务机关CRA对逃漏税查处也很严格。好在美加之间有充分的信息交换,美国的金融机构会向CRA报告加拿大居民的投资收入(如通过报税号SIN),所以加拿大居民在美国投资基本是透明的。不要抱侥幸心理不申报,一旦被查到会有补税和罚金。另外加拿大没有像中国那样外汇管制,你在美国券商赚的钱转回加拿大相当自由,所以更没有不申报的理由,因为资金很容易对上账。
总结加拿大税务居民身份的利弊:
优势:加拿大身份投资美股在税务上并无明显“优惠”,硬要说优势的话,
一是资本利得税率恒定为一半,相较美国短线高税率而言,对喜欢短期交易的人更有利。例如,美国人炒短线可能40%税,加拿大人不论长短都是约25%封顶。
二是无双重课税之忧:美加税收协定保证了你不会为了同一笔收入在两边交冤枉税,美国扣的能够抵加拿大的,而且RRSP账户还能免美国预扣,整体税务机制比较成熟。
三是税收用于高福利:很多移民会想,虽然交税高,但加拿大福利好呀,医疗教育养老有保障,把税看作“买服务”心里会好受点(虽然这不直接降低税负,但是心理安慰优势😂)。
劣势:税负沉重,尤其是对于股息类被动收入。
股息税负在三身份里加拿大最高:美国15%,中国实际20%,加拿大高收入者接近50%。哪怕中等收入,税率也明显高于前两者。
长期下来,这会极大削弱再投资收益的复利效果。资本利得税方面,加拿大没有美国那样针对中低收入者的免税额,也没有中国那样“实际不怎么征”的灰色福利,赚多少基本就得掏腰包多少比例。
总之,加拿大税务居民在投资美股时,需要心理预期税后收益会打折扣,不能把毛收益都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劣势是税务合规手续多,像T1135这种表,和汇率换算这些细节,都增加了繁琐度。
对于只有T4工资收入的加拿大人,报税可以很简单,但一旦你有海外投资,就一下复杂起来。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美国遗产税:作为外国人持有美国资产,超过一定金额后将来遗产要交美国遗产税。不过美加有遗产税协定,可以使用按比例的免税额,情况稍好于中国税务居民(后面对比环节我再简要解释)。
推荐程度
纯从税务角度看,加拿大税务居民投资美股算是“最不划算”的一种身份配置了。所以这里我给它一个😢(不太推荐)的评价。
当然,并不是说加拿大身份不好——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有各种综合考虑,税高也有高的好处(社会福利等)。我们这里单聊投资税负的话,除非你是那种完全免税账户投资或者收入很低,否则加拿大的税确实会让人肉疼。
所以对于已经是加拿大税务居民的朋友,一定要多做税务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来减轻投资税负(下面建议部分会提到一些方法)。如果你还在考虑要不要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比如移民与否),那投资上的税负差异也值得纳入考量哟。
三种身份的税务对比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一个全面的大对比,看看美国税务居民、中国税务居民和加拿大税务居民在投资美股时各方面税务差异如何。我整理了一个小表格,把主要税负和合规点列出来:
比较维度 | 美国税务居民 | 中国税务居民 | 加拿大税务居民 |
---|---|---|---|
股息税负 | 合格股息0%/15%/20%(多数人15%);非合格股息按普通收入最高37%。另高收入加3.8%NIIT。 | 美国预扣10%,中国补充至20%(很多人未申报实际仅10%);总体税率理论20%。 | 美国预扣15%,加拿大按边际税率约20%-50%征税(高收入约50%)。扣除抵免后总税率≈边际税率(高收入者近50%)。 |
资本利得税负 | 持股>1年长期利得0%/15%/20%(多数人15%);持股≤1年短期利得按普通税率(最高37%)。高收入长期利得+3.8%NIIT=23.8%。州税视情况加成。 | 美国不征税,中国按20%征税(实际很多人未缴)。无长期/短期区分,一律20%(境内A股除外)。实际执行中多数人资本利得未缴税但有合规风险。 | 美国不征税,加拿大对任意持期资本利得50%计入应税。有效税率≈边际税率一半(高收入者约25%,中低收入10%-20%不等)。无长期持有额外优惠。 |
其他相关税 | 对净投资收入高者征收3.8%附加税(NIIT);部分州对投资收益征州税(0~13%不等)。 | 无额外联邦税;目前无资本利得豁免政策适用于境外证券。可能面临中国加强征管(追溯补税)风险。 | 无联邦附加税,但省税已含在边际税率中;美加有遗产税协定可部分免美国遗产税。 |
税务申报与合规 | 每年报税(Form 1040),需申报全球收入。投资所得通过1099表据实申报。合规成本适中,流程成熟。若持海外账户>1万,需报FBAR等。 | 海外投资所得须自行申报纳税(非综合所得,不在年汇算内)。实际很多人未报。CRS框架下信息透明度提高,富豪已被征管20%税款。合规存在滞后风险。 | 每年报税(T1),全球收入计税。需填T1135报告海外资产>加币10万。美元收入需折算加元申报。合规步骤较繁琐但有明确机制。 |
总体税负水平 | 中等:长期投资享中低税率,短线交易税重;股息如合格税率适中。全球征税下无避税空间但可利用退休账户等优惠。 | 中等偏低:在严格守法缴税情况下,总税率约20%,略优于美加高收入情况;在实际宽松环境下,很多人有效税负更低(甚至只有美国预扣部分)。需平衡低税优势与合规风险。 | 较高:股息税负远高于美中,资本利得税负与美相当或略高。对于依赖投资收益生活的人来说,加拿大身份税负压力最大。 |
身份适合度 | 适合在美工作生活且倾向长期投资的人群;享受明确法律框架和较低长期税率。短线高频交易者税负较高。中低收入投资者甚至可享0%税率👍。 | 适合高收益投资者希望降低税负者;在遵守规则缴税时总体税率有竞争力,高净值人群税负低于美加。同时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合规管理不能松懈。对于小额投资者,中国身份无额外税惠,反而美国身份0%档更有利。 | 适合本身在加居住且有税收优惠账户可用的人;若充分利用RRSP等,可减轻部分税负。但总体而言偏不利,需要通过长期持有资本利得、资产地点配置等方式优化。高税环境下更适合稳健长期策略,短期收息策略税后收益较低。 |
推荐指数 | 🙂(中等偏上) | 😀 推荐 | 😢(不太推荐) |
看完表格,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一些规律和有趣的点:
美国 vs 加拿大
截然相反的风格。美国鼓励长期投资、鼓励股东持股超过一年,给长期资本利得和合格股息大幅度减税;而对短期炒作和高频交易相对不友好,要按高税率征收。
加拿大不区分长短,全都一碗水端平按50%计入,应税比例固定——结果反而是短期和长期一个待遇(长期也没额外优惠)。同时加拿大对境外股息没有任何减免,而美国对自己居民的股息还有0%-20%的优惠封顶。所以长期拿美股分红,最开心的是美国人,最郁闷的是加拿大人。
如果是短线倒腾,大家税率都高,不过加拿大和美国高收入者比起来,加拿大实际税率稍低一点点(25% vs 37%,因为美国短线没半额那种好事)。
中国的特殊性
中国在理论上也对所有境外投资收益征20%不区分长短。但由于实际执行情况特殊,以往很多中国投资者相当于只缴很少的税就获得了全部收益。
由于中国并非全民报税国家,公民福利和税务责任并不挂钩。这一点和北美有显著区别。在北美,你不报税,就拿不到一系列的福利。以加拿大为例,不报税,你就没有资格申请牛奶金、低收入工人补贴、以及各种退税。疫情期间,政府向每个人每月发2000加元的紧急补贴计划(CERB),发放的依据是你在过去一年内有至少5000加元的收入(从报税记录中看出)。
中国的福利发放通常由社会保障局和街道办负责,并不涉及税务,所以,几乎没有人会为额外赚的钱进行主动申报。可以说,过去若干年里,中国税务居民投资美股是存在“隐形税收洼地”优势的。然而这种优势建立在不严格执行申报的基础上,当然,如果严格执法,那么在美股投资方面,中国税负并不比美国低多少。
中国身份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对高收入、高资产的人税率封顶20%,没有额外附加税,也没有阶梯飙升——富豪投资者在中国身份下交20%,在美国可能交23.8%+州税,在加拿大交25%+近50%(股息)。
难怪近年来不少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讨论CRS时代的身份规划,甚至有些可能考虑放弃加拿大身份回国发展,从税的角度也不是没道理的(当然也要考虑国内没有长期免税账户之类工具,且未来可能的征管更严)。
当然,也有很多加拿大人,并不利用自己的加拿大身份去投资美股,而是直接用中国父母亲友的身份进行投资,以此来规避加拿大的高税收。
总结来说,
长期价值投资者(买入后持有多年甚至拿股息再投资):美国身份最有利,低税率能最大化复利;中国身份税率固定20%,但实际很多人并不主动上缴,跨境交易,也很难查证;加拿大身份拿高额股息很亏,所以加拿大的价值投资者可能更偏爱买增长型公司而非高分红公司,以免高税(或者干脆把高分红股票放在免税账户)。
短线交易者/日内交易员:美国身份吃亏,因为所有盈利按工资级别交税,高收入者接近40%;中国身份不主动申报……那基本税负近乎0,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国内的日内高手喜欢在海外市场交易,美股港股都搞,因为目前来看相对“安全”(但风险自担,这里不鼓励哈)。
即便申报,中国的20%也比美国低;加拿大身份短线和长期无差别,同样50%计入,所以高收入者25%税,还比美国土豪40%要低些。所以反直觉地说,喜欢短线炒美股的人,从税负角度加拿大身份比美国身份稍微有利(但也别忘了加拿大还有将短线交易判定为商业所得征税更高的可能性,如果交易频繁且被CRA加拿大国税局认定在经营证券买卖,那可能损失资本利得优惠,不过这是另一话题了)。
低收入的小投资者
比如刚工作不久、收入不高,每年投资额也不大的人。美国身份可能最爽——因为有0%长期资本利得税和0%合格股息税率,如果你收入足够低(例如单身年收入五万美元以内),卖股票或拿股息都可能免联邦税,只需付少量州税(甚至无州税州就彻底0税)。
中国和加拿大则没有给低收入者在投资所得上特别照顾,该20%还是20%,该30%还是30%。所以对于年轻的小白投资者来说,当美国税务居民反而“起步友好”,能让本金迅速累积。当然,前面也讲了,中国的20%,在某种程度上是0,因为很少有人会主动跑去税务局缴税,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所以,这也使得中国身份在某种层面上比美国身份更优势。
高收入的大投资者
比如年收入50万美金以上、投资资产千万级别的。中国身份的20%一刀切非常有吸引力,比起美国23.8%+州税低一些,比加拿大综合税低更多,难怪现在税局先找这些人补税——就算补了对他们来说20%也不算太苛刻。
美国富人付的税稍高,但美国有很多税务筹划工具(信托、基金避税、借贷而不卖股票等操作),富人的有效税率未必真有23.8%那么高。加拿大富豪在投资税这块比较难规避,高税率在那里摆着,所以一些加拿大高净值人士会采用保险、海外信托或者干脆移民到免税州国家去减少资本利得税暴露。这属于更复杂的财富规划范畴,我们点到为止。
给高收入投资者的建议,可以学学马斯克,加州的个人所得税太高,作为全球首富,这个税金将是天价,那么,搬到德州、佛州,这些地方无个人所得税,能省下一大笔州税。
综合来看,如果让我们从税务角度给这三种身份排个座次:
中国税务居民(在仍享受实际低税或哪怕20%税率情况下)略胜,
美国税务居民次之,
加拿大税务居民税负最重。
不过这里要强调——税务只是一方面因素,身份的选择往往还关系到生活方式、事业机会、家庭因素等等,不能唯税是从。下面我会结合这些分析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结论与个人建议
经过以上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2025年的税务政策环境下,就投资美股的纯税务成本而言,中国税务居民身份在高收入大资本情况下税负最低,美国税务居民居中偏低(特别是长期投资友好),加拿大税务居民税负最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应该为了省税就扎堆往某个身份钻——税务只是投资净收益的一个影响因素,合法合规和综合考量个人情况更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投资架构和策略
每个人的税务身份通常由居住和国籍决定,不是随意可变的。如果你已经是美国税务居民,那就充分利用美国税法给予的优惠,偏向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获取合格股息,这样联邦税率可以控制在15%甚至更低。同时善用退休账户(如IRA、401k),将一部分美股投资放进去,实现延税甚至免税增长。
如果你是中国税务居民,现在海外投资收益可能还相对“自由”,但要有未雨绸缪意识——及时合规申报该交的税,特别是当金额越来越大时,不要心存侥幸。可以考虑合理分散投资,比如利用香港等地的税收优惠(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和股息税)作为跳板,不过最终CRS下信息也会交换,只是香港本身不收税而已。
对于加拿大税务居民,建议尽量将美股投资安排在注册账户中:如RRSP里面持有高股息美股(免美国预扣且延递加拿大税直到退休取出时),TFSA账户虽然美国扣15%但免了加拿大税,也非常划算。非注册账户里则可考虑买入增长型股票(不频繁换手,等涨很多后再卖,只触发一次资本利得税),避免频繁买卖和高额分红导致每年缴很多税。
总之,不同身份有不同优化策略,核心是利用各国税法的优惠条款为自己服务。
如果有选择居住地/身份的灵活性,考虑税收因素
有些人可能同时具备多重身份或者有移居他国的打算,这时候可以把投资税负作为决策因素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小王本可以留在中国远程炒美股,也可以移民加拿大,那么就税来说,留在中国(哪怕按规缴20%)明显比去加拿大要省税得多。
当然,这要权衡其他因素。但现实中确实有朋友“移民不移居”,拿了身份但依然主要待在国内,从而暂时避免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以享受中国较低的投资税负(不过这有一定风险和复杂度,需要专业税务咨询确保不违反居留天数等规定)。
再比如,一些美籍华人如果主要收入来源是投资,被全球征税绑住手脚,近年也有人选择放弃美国籍转为其他低税国家税务居民(这是极端做法,涉及放弃身份的成本、美国“退出税”等复杂问题,不可轻率效仿)。
但这说明当税负高到一定程度时,身份规划就变成富人们考虑的议题。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我还是建议尽量在本国法规框架内寻求减税方法,比如加拿大人可以考虑搬去低税省甚至长期旅居免税国家成为非税务居民,但要操作得当才能合法地“脱钩”。
总之,身份优化是高级策略,必须合法,否则因小失大。
跨国税收协定是好帮手,合理运用避免双重课税
无论你是哪国税务居民,在投资海外(比如美股)时,一定要了解两国的税收协定内容。正如我们文中提到的,美中协定将股息预提降到10%、美加协定降到15%并免除RRSP预提,这些都是直接的实惠。作为投资者,要主动填写相关表格(如W-8BEN)享受协定待遇。
并且在本国报税时,别忘了申请外国税收抵免(FTC),避免重复纳税。例如中国税务居民可以抵免美国预扣的10%,加拿大税务居民可以抵扣15%,这些都需要在纳税申报时正确填写。不懂的话咨询税务师,别白白多交冤枉税。
注意美国遗产税等隐含税务风险
这里特别提醒在美国有较多投资资产的外国居民:美国遗产税针对非美国人只有很低的免税额($6万美金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持有大量美股或美资资产,人不幸去世了,美国有权对你的遗产在美部分课税,高达40%的税率!这常被忽视,因为本国可能没有遗产税概念。
美国和加拿大有协定,给予加拿大人按比例的免税额,但对中国等没有协定的国家公民,可就真的是6万美元以上部分基本都面临遗产税。为防范这一点,高净值的外国投资者通常会通过设立离岸信托、公司持有或者购买人寿保险等方式来规避。一般投资者也至少要知道这个规则,不要以为自己不是美国人就毫无关联。在进行财富传承安排时,把这一块纳入考虑范围。
如果你的美股资产非常多,可能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提前规划为妙。
强调合规与诚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你的税务身份如何,遵守税法规定、如实申报纳税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合理节税和非法逃税只有一线之隔,切勿为了蝇头小利做出违法的事情。现在各国税务机关的信息交换越来越完善,大数据分析也能够发现异常,真被抓到逃漏税,不仅补税罚款,还可能有法律后果,那可就太不值得了。
相反,通过正规的税务规划,你依然可以享受到很多减免优惠,让投资收益最大化且睡得安稳。比如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持有期限、利用税收优惠账户、甚至和税务顾问商量跨年度实现收入的平滑等等,这些都是合法且聪明的做法。
总结
投资美股可以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但税务因素常常决定了最后兜里能剩下多少钱。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美国税务居民拿着“主场优势”,税收规则成熟透明,长期投资很划算;中国税务居民曾经享受“监管洼地”,但未来需要在收益与合规中取得平衡;加拿大税务居民虽税负较高,但也有办法优化并利用高福利环境形成综合回报。
哪种身份最适合投资美股,其实还是要结合你的居住规划、资产规模和投资风格综合考虑。没有完美的身份,只有适合的计划。如果纯为了税低就去换身份,显然不现实;但懂得各身份的税务优劣后,我们可以主动采取措施,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