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去总结反思自己,并根据这些反思,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作出调整。每次调整,并非总是正确,有时候,会是自我否决,甚至彻底放弃过往。我会把这些经历写成文章,或者是日志的方式,分享在会员区中。老实说,尽管写了上百万字的日志,但我很少去回顾阅读那些日志。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角度去看待当时的理解,有时会觉得当时写下日志时的想法有些不成熟,甚至荒唐,然而,正是这种持续性的记录日志就像谱写人生阅历,珍贵又自我激励。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1

我的博客有不少5年以上的读者,他们见证了我的发展历程,从亚马逊开店,到放弃亚马逊开店,从跨境电商,到转型跨境创业。在不断的获取新的资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变革。很难想象我的坚持以及他们的坚持,对比5年以前的生活工作方式,已是翻天覆地截然不同。我也没有想过5年后的今天,我会生活在地球的另一面。英文成了日常生活沟通的主要语言,以及让我有机会重新进入大学学习数字营销和网站开发技术,并开始专注跨境创业领域。5年前,人们还沉浸在闷声发大财之中,也不会有多少人想到疫情之后所带来的消费降级,会影响到自己的生计,毕竟赚钱是王道。

如同做了一场噩梦

转眼间,我来加拿大已经快两年了,出发前的一些场景历历在目。离开时,正是北美新冠疫情高峰时期,每天通报几万例确诊病例,相反,国内的严防死守清零政策给人们带来安全感,让人感到欣慰。当英国率先提出群体免疫策略,在国内迎来的一翻嘲讽。在当时看来,严防死守是最英明的决策,似乎人们也乐享其中。但对我而言,严防死守,更像一个大号的铁笼子,不仅防病毒,也限制了自由。相较于病毒与死亡,我更害怕失去自由与牢笼。经过漫长的签证流程,迎来了出行的日子。在空荡荡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绝大部分商业设施处于关闭状态。出境前,做了最后一次核酸检测,出了海关,上了飞机,飞机上需要全程佩戴口罩,除了吃饭时。尽管政策有些扯,但在荒诞时期,就有荒诞的做法。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加拿大每天2-3万例确诊,但下了飞机,入境时,竟然没有被要求做核酸检测,更没有强制隔离,就是这么随意和自由。这种随性自由,让北美的疫情很快达到了最高峰,加上疫苗的普及,很快形成了群体免疫,并迅速恢复平静。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

谁也想不到,几个月之后,上海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封城,以及此后长达一年的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封城以及无休止的核酸检测。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伤。尽管已经身处加拿大,出入自由,也没有任何核酸检测,但是对于国内家人的境况,还是让我感到担忧。三年疫情,让这个荒唐的世道的丑与恶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同做了一场噩梦。人们想尽快逃离这场噩梦,直到2023,才从噩梦中惊醒,一切似乎烟消云散。

改变是痛苦的,是风险的

走出舒适区,改变现状,往往是痛苦且存在风险的,然而,改变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我并不后悔过去作出的改变与决定,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和家人能够侥幸逃过那段“荒诞”时代。人生即是如此,短短几十年,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追求的过程是痛苦的,风险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家人的支持,甚至需要时间和金钱去雕琢这个结果。我用我的实际经历告诉读者,这种改变是有价值的,也是必要的。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3

跟大多数移居海外的普通人一样,促使我下定决心移居加拿大的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孩子的教育与健康问题。坦诚的说,在国内,学校的教育与我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这种冲突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加深。在我看来,孩子的童年是宝贵的,但现实社会中,大多数孩子面临着太多的家庭作业,用升学压力来压制孩子的童年以及天性。重复机械化的作业并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只能说是机械与缺乏创造力。这一点,和我现在所接触到的西方教育截然相反。

在加拿大,并没有统一化一的教育部,如同美国的各个州一样,加拿大各省的教育事务由各省自行管理。具体的中小学教育则归由各区教育局管理。有意思的是,很多中小学教育局都有这样一个强制政策:

禁止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政策时,感到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加拿大的中小学,往往下午3点放学了。然后,开始了快乐的放学生活。至于放学玩什么,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玩你想玩的,做你想做的。下周一是感恩节,加上学校的PA Day和连同周末两天时间,孩子迎来了一个4天长假。然而,孩子的各个课程的老师已经约定好,在课堂上告诉孩子们:好好享受你的假期,这个长周末,没有家庭作业。坦诚的说,很难想象,这在国内的话,孩子将有几张语文卷子,几张数学卷子要完成。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4

前几天,带着孩子参加了麦克马斯特大学举办的一个关于磁共振成像MRI的科普讲座。这是一个针对7-14岁孩子的免费科普讲座,由Dr. Michael Noseworthy主讲。Michael Noseworthy博士是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也是麦克马斯特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联合院长。起初,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教授会抽出周末几个小时时间,拉上一大帮工作人员,免费给这些10来岁左右的小屁孩做这种讲座?从官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们的愿景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创新和负责任的领导者。为了支持他们的成长,我们鼓励年轻人质疑他们的世界,发现他们的潜力并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https://mcyu.mcmaster.ca/about-us/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5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10

这让我想起了北美藤校的一些录取条件,除了极其优秀的学术成就外,课外活动、社会责任感以及创造力几乎是每个藤校的必要参考条件。这不仅仅是一两次的义工活动,而是持续数年、有明确目标和成果的社会参与。对比国内的教育,除了没完没了的重复机械化的家庭作业,几乎所有动机都是处于利己目的。而北美的教育,则是鼓励孩子质疑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潜力,创造惊人的未来机会,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三观。

在国内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会时常给孩子补补课,聊一些学校不会说,也不能说的东西,帮助孩子辨别是非对错能力。让人担忧的是,在目前大环境下,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似乎有些徒劳,甚至有些危险。逐渐地,移居海外的想法浮出脑海。权衡利弊,我想我该做点什么。因为过往跨境电商工作经历的原因,我相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最理想的选择。所以,最初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加坡作为潜在的目的地国家。经过反复调查与论证之后,最后选择了加拿大。原因也很简单,加拿大是这几个发达国家中,相对比较简单,但生活成本适中,但又最有机会实现移居目的的国家。

对孩子带来的改变

我并非什么牛人,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草根。然而,来了加拿大之后,对我这样的草根家庭,原本被压制住的想法和潜力,似乎有了更大的空间,如鱼得水。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考虑到个人隐私,我尽量避免在博客中谈论过我的家人和孩子。移居加拿大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对加拿大生活的热爱。这种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是对未来人生规划与期望充满信心。

来加拿大之后,我住在了多伦多北部华人聚集区万锦。尽管华人区的学校在全省排名很高,但一些国内移民人群的劣根性也在这些地方高度聚集。一段时间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怎么按规矩办事,华人骗华人,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所持有的是什么签证类型,是否有资格工作。持有旅游签证打工的,逾期滞留的,比比皆是。因为不会英文,也不愿意学英文,所以,如同生活在“国内”一般。也会有不少国内高官的子女,有多高,不便多说,自己脑补即可。当然,更多的官二代大都住在温哥华。华人区或许只是一个过渡,离开是正确的选择,于是,搬家到了多伦多西部小镇奥克维尔。奥克维尔是安省最富裕的小镇,2022年奥克维尔的平均家庭收入为20万加币,高达81%的居民拥有大学学位。安全的社区环境、惊艳的自然风光、祥和宁静的生活氛围、以及极低的犯罪率,经常被各类杂志评为加拿大最佳居住城市。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6

然后,对我来说,看中这座城市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全城覆盖的各种绿色trails小径,整个城市包裹在森林之中,随处可见的小松鼠和野兔。这种绝美的居住环境,是我以往从未体验过的。左邻右舍都是加拿大本地白人,礼貌并且非常友好,隔壁邻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40年前,从美国俄亥俄州移民到加拿大,曾是一位小学老师。因为孩子会练习弹奏钢琴和一些其他乐器,担心可能会吵到领居,向她表示歉意。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她不仅表示不介意,而且还非常欢迎,并表示感谢你把音乐带到我们的社区。前几天,另一位隔壁领居因为早上修缮院子的围栏,敲敲打打弄出了一些噪音。出门散步时,刚好碰到,就立刻向我表示歉意,一个劲的say sorry。加拿大素有Sorry之国称呼,无论是邻里之间还是路人,凡有可能会影响到对方,都会主动道歉。这种礼貌与谦让,为社区营造了很好的生活氛围。尽管这里的生活成本要远高于加拿大的一些其他区域,但就生活品质和成长环境来说,这里似乎也是最好的选择。

会员区 2

奥克维尔拥有全省最好的几所公立高中以及顶级私立高中。去年的时候,我受邀参加了appleby college顶级私立高中的宣讲会,一年40万人民币的学费。这种学校对于学生的选择也很严格,即是有条件支付得起学费,也会面试学生以及家长,最终录取率并不高,据说只有25%的申请人被录取。当然,我也付不起每年40万的学费,对于这种顶级私立学校,也仅仅处于好奇。好在这里的普通学校也很突出。

原计划是希望孩子能摆脱国内太卷的学习环境,找一个更舒适更本地化的学校,更多的融入加拿大社会。然而,这种极其宽松学习环境反而让孩子有了更自主学习空间,过去一年,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发展兴趣爱好上。有些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在国内看似非常平庸的学生,在兴趣与热情下,让他有了为了冲击美国藤校的可能性。

孩子就读于一所白人群体为主的小学阶段,差异化不仅显示在族裔上,在各方面突出的才能也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不是老师告诉我,我并未发现孩子的很多天赋。同龄人通常要50分钟完成的数学考试,孩子10分钟就做完了,拿了一份跟高年级的卷子,同样在10分钟内完成了。孩子在数学上的天赋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允许其独立学习更高年级的数学。起初,我还有些疑惑是不是在国内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当问及孩子这个问题时,才发现这些数学知识都是在下午三点放学后,因为没有任何家庭作业,在家无聊的时候,通过Youtube和B站自学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我鼓励自己以及孩子的首要原则。这一点,在音乐方面尤为突出。对于兴趣爱好,我历来非常支持。来了加拿大后,才买了第一台自己的钢琴,作为入门学习。起初,也只是觉得孩子是一时兴起,因为艺术学习非常花钱,家里没矿,也没给他找钢琴老师,自己玩玩而已。因为对钢琴的兴趣和热情,通过YouTube自学钢琴,不到一年时间,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负责学校交响乐团的钢琴演奏。之后,又学了小提琴、萨克斯、单簧管,加上之前学的古典吉他、电吉他、口风琴之类的,似乎学什么都快,原本在国内大量被用于补习班补课、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都被用在各种课外活动上。其中,钢琴和古典吉他也达到了专业水平。然后,有一天,孩子告诉我,发现自己原来有绝对音感,所以才学音乐比较快。

这些来了加拿大才发掘出来的天赋,得益于加拿大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有条件和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逼着你学这学那,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兴趣与热情,这一点,在语言能力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来加拿大之前是比较担心孩子的英文跟不上,因为在国内上的是普通公立学校,英文学习成果基本等于零。然而,这种担心是有些多余的。加拿大的学校以英文上课,沉浸在英文语境中,语言能力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一年多的时候,已经能用英语正常沟通交流。因为法语是加拿大官方语言,所以,学校也教授法语课程。因为对日本动漫的喜爱,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又开始沉迷于灌篮高手等日本各种动漫中,又跟着B站的视频,自学了日语。大体上已经学习掌握了包括中文、英文、法语和日语在内的4门语言。孩子多少也受我的一些影响,在业余时间,教了一些编程技术给孩子,比如Python和Javascript语言有一些基础。同时,因为参加过北京全程马拉松缘故,作为进阶版的运动项目-铁人三项,我也想未来有机会能够和孩子一起去夏威夷参加这项比赛,成为了未来目标,以此来锻炼自身的意志。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7

因为有了这些学术成绩与课外体育与艺术方面的能力潜力,孩子似乎有了冲击美国藤校的潜力。原本来加拿大躺平的想法,被各种兴趣爱好所激发出来的动力与热情,往更倦的方向前行。这大概就是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之处。在国内,大环境下裹挟往作业考试上走,缺乏创造力和活力。而来加拿大之后,潜能潜力得以通过自身的兴趣与热情出发,发挥创造力和质疑世界的能力。像麻省理工MIT,哈佛这样的顶级大学,每年只在加拿大招收不到20个学生。但在天赋与热情,以及对于追求卓越动力的加持下,似乎这样的人生才更精彩,一步一步向更高的阶梯迈进,不留下遗憾,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就如同5年前的我,也没有想过现在会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加拿大。

坦诚的说,加拿大生活给我和孩子带来的巨大改变。我甚至能想到,如果这时候,我们继续生活在国内,那么,孩子所面临的是巨大的升学压力,抛弃自己的爱好,迫不得已期盼高考能获得高分。我很感谢自己在几年前所作出的努力,努力学习了英文,努力突破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到了加拿大,为自己和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无论未来如何,无论孩子是否最终能否进美国藤校,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人生即是如此,有希望,有热情,有兴趣,才有动力和激情。加拿大对每个个体来说,都充满了无限可能。你可以平平淡淡生活,也可以像Elon Musk一样,从加拿大去美国,去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

生活中的挑战

一位多年的朋友问到一些想送孩子来加拿大的事情,希望能给出一些建议。显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虽然自己有一些经验,但是加拿大移居生活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这里面涉及到复杂的未来规划,资金支持、英语能力以及决心毅力。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必要条件就是英文水平。

直接点说,英文好,在加拿大的生活将是无限可能。英文好,你能凭借以往的专业能力找到一份收入体面的工作;英文好,你能在北美建立更广泛的商业联系,为未来创造更多财富机会;英文好,你的社交圈将不再局限于华人群体,不再有办公室勾心斗角的文化,你将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朋友交流学习,融入多元文化社会,让你拥有更大的格局与思想。英语好,你的生活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碰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你可以给议员写信,请求帮助支持。英文好,你可以自己动手DIY完成整个加拿大移民流程,阅读政府官网上的信息,查询法律文档。

相较于英文水平,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加拿大生活的基本保障。其重要性,仅次于英文。加拿大的生活成本很贵,远远超过了国内的一线二线城市的生活消费支出。

在多伦多, 您需要大约4.2万人民币(8000 加元)才能维持与在上海2.6万人民币相同的生活水平(假设您在两个城市都租房)。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8

来多伦多或温哥华这样的城市居住,准备100万现金支持未来2-3年的生活,是必要的。有钱人很多,但英文好的人并不多,同时具备则2个条件的,刷掉了一大半的人。然而,当准备了资金和英文水平之后,走到最后一步下决心,又会卡住很多人。尤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一旦来了加拿大,几乎没有回头路可走。因为孩子已经几无可能再跟上国内的以高考为目标的教育。而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加拿大,甚至出过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对于我来说,三个条件之中,如果按照权重排列,大概是决心>英语水平>资金。 我并不是有钱人,家境也非常一般,通过跨境电商工作,积累了早期的一些财富,至于英语水平,为了筹备出国,我参加了ILAC在线语言课程,在国内学了7个月的全职英语课程。来加拿大后,有参加大学研究生文凭课程的学习,通过这种持续的英文学习,才有机会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英语水平,至少在沟通交流上,不会有太大障碍。周末的时候,也会跟隔壁领居用英文聊上一二个小时。最大的是决心,我相信加拿大的教育会告诉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不屈服的毅力,寻求公平公正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当然,还有显而易见的各种技能,包括未来多语言能力,有助于竞争力。

对于这位朋友,我给的建议是先学习英文。原因很简单,在缺乏必要的英文水平和足够的决心,缺乏正确的规划之下,贸然开启这条道路,最后可能钱财耗尽,生活窘迫。

总结

我的经历是有迹可循的,不是偶然的成功。核心是三个要素:决心、持续学习,和战略调整。有了决心,你才会愿意离开舒适区去尝试新事物。持续学习则帮助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最后,灵活地调整战略是解决问题和优化结果的关键。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但这三个要素是任何人都可以应用来追逐梦想和实现价值的。

最后,我将这些经验也同步分享在会员区,如果你对加拿大移民有想法,加入会员用户,阅读我的日志更新,我会根据你的背景与实际需求,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请注意,我不是持牌移民顾问,不提供签证方面的建议。会员用户所提供的支持,仅限为个人建议与观点。

5/5 - ( 4 votes )

晨飞,现居加拿大多伦多,是一位拥有丰富技术背景和实战经验的跨境创业者,也是一位文案作家。他不仅精通Wordpress网站开发和网络营销,还是内容营销的专家。通过撰写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他成功地帮助了北美的许多合作伙伴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晨飞拥有加拿大教育背景,曾参与数字营销专业的研究生文凭课程学习,因此对北美的生活和商业环境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总是愿意尽自己所能,去理解和满足会员和读者的需求,不仅提供专业知识,还分享自己的个人经验。

分享我的加拿大移居故事:改变是痛苦的,风险的,也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9

近期,晨飞将他在北美市场的实战经验和深入研究整理成了一本名为《北美跨境创业实战手册》的书。这本书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包括了一系列实战经验和案例分析。这是他对跨境创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旨在为那些渴望在跨境创业道路上有所作为的人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发。如果一切顺利,这本书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版。

如果你愿意成为晨飞的付费会员,你将更有可能获得他的个性化帮助。无论你在跨境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晨飞都会尽全力为你提供解答和支持。会员区内还有更多他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分享,你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直接的对话和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式,也是他自己学习和进步的途径。他希望通过信息反馈和互动,帮助更多的用户避免走弯路,更快地在跨境创业道路上取得成功。晨飞热切期待你的加入,一同书写技术和创业成长的精彩篇章。